嵌入式临时托里的“优育密码”
“目前,广州市已建设51个‘向日葵亲子小屋’项目点,越秀区、黄埔区已经实现了‘一街一小屋’建设,部分项目点还推出了‘一个项目点,多个服务站’婴幼儿托育照护模式,多渠道打通生育友好‘最后一公里’。”谈起广东省广州市的托育服务,广州市计生协秘书长李益平颇为自豪。他说,在“向日葵亲子小屋”建设过程中,逐步培育了“共享家长”互助带娃模式,解决了部分社区居民托育难题,切实满足了一些家庭临时托育的需求,得到社区居民的积极反馈。
在他看来,传统的“家庭带娃”已难以满足群众对“优育”的期盼,而婴幼儿照护行业又起步较晚,存在分布不均、供给不足、收费差异大等现象,城市里有婴幼儿的家庭“带娃难”“育儿难”等问题较为普遍。“建设‘向日葵亲子小屋’逐步成为基层计生协贯彻落实《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》的具体举措。”李益平说。
嵌入“融”字创体系
黄埔区文冲街道是广州市最先试点“向日葵亲子小屋”的地区之一,目前该街道探索的经验已“提质扩面”,在广州市铺开。
文冲街道计生协有关负责人介绍,“向日葵亲子小屋”从2022年4月开始建设,通过线下小屋和线上平台相结合的方式,逐步降低小区家庭的养育成本,“实际上,就是丰富了优生优育的公共服务供给”。
截至今年5月31日,文冲街道已连续开展亲子、育儿主题活动96次,服务800个家庭7351人次,取得了具有本土特色的普惠托育服务成果。
为了破解大城市群众邻里“不熟”“不识”等问题,广州市计生协还通过开展“家长加油站”“长辈学堂”和平常“家庭亲子活动”等活动,为家长提供线下相互认识、交流学习育儿知识的平台。“我们邀请家长间相互结对组成‘共享家长’,探索‘邻家看娃+’托幼新模式,筑牢感情基础。当家长临时有事无法兼顾照顾孩子时,可通过线上‘育无忧’平台发布‘带娃’需求,让富有余力、相互熟悉的家长接单互助。”文冲街道计生协有关负责人表示,这些举措让‘带娃”问题不再困扰家长,让年轻一代想生、敢生、优生、优育。
对孩子的教育理念不一致,是许多家庭产生矛盾的重要原因。文冲街道还深度推进社区睦邻行动,通过敲门行动、社区互动活动,发掘社区互助资源。
文冲街道计生协有关负责人介绍:“我们通过组织爷爷奶奶参与‘家长加油站’‘长辈学堂’等活动,提升爷爷奶奶的科学育儿意识、育儿技能,以此促进家庭关系,让年轻父母和爷爷奶奶都能够朝着一致的目标共同成长。”
同时,街道还调动社区资源服务好“一老一幼”,鼓励老人成为社区孩子们的“爷爷奶奶”,参与到社区婴幼儿的“家庭照护”当中。这既能发挥老年人的余热,让其心理得到慰藉,又能帮助有需要的家庭照护小孩,形成了互助照料的“大分享”社区氛围。
为了融合医疗机构力量,提升托育服务能力,广州市计生协还积极依托各区妇幼保健院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,打造计生协“优生优育指导中心”服务阵地,协助区级计生协建设以专家为支撑的优生优育指导团队,承担“向日葵亲子小屋”辅导员培训,开展优生优育宣传和监督指导。
据了解,黄埔区计生协已整合了辖区17所学校、5家托育机构、3家医疗机构等,组建了一支业务强、素质高、讲奉献的“同心向阳”金牌讲师团,通过开设亲子课堂、家长课堂等专业课程,切实发挥了计生协组织的“指挥部”作用。
嵌入“育”字赋内涵
李益平介绍,为了打牢亲子小屋育儿基础,广州市计生协还制定了“向日葵亲子小屋”指导手册,统一规范活动、场地、安全、清洁消毒等管理制度,制订年、月、周开放活动计划,完善活动记录、信息建档、服务台账等规范化管理措施。配备社工或计生协骨干负责日常管理,计生协统一组织培训,确保每个亲子小屋项目点有1至2名经过培训的人员牵头开展活动。
在黄埔街道,当地计生协还组织社区全职妈妈成立“小葵妈”志愿服务队,协助开展亲子小屋日常运营工作,确保小屋规范化、常态化运行。
做实日常亲子育儿活动是嵌入“育”字的又一内涵。
记者采访中了解到,“向日葵亲子小屋”坚持通过音乐、游戏等亲子活动形式,开展运动、饮食、情绪、睡眠、安全、语言六大方面指导,促进婴幼儿能力发展。通过亲子活动辅导员示范,带领家长掌握亲子互动技巧,提升婴幼儿家庭科学育儿能力。定期开展线下讲座、线上直播、视频讲解等形式的“家长课堂”,向家长传播儿童早期发展理念和婴幼儿生长发育、科学养育、优生优育等知识,增强群众科学育儿意识和能力,营造了科学养育的社会氛围。广州市荔湾区计生协“向日葵亲子小屋”组织的“‘手’护儿童健康”小儿推拿健康亲子讲座深受群众好评。
在入户育儿指导方面,李益平说,他们还组织亲子小屋辅导员、医疗机构专家和志愿者上门入户,开展婴幼儿家庭“家长交流”、现场游戏互动等活动,了解家庭带娃习惯,观察婴幼儿身心发展情况,现场进行育儿指导,为家长释疑解惑。通过项目点线上交流平台或宣传活动设立咨询服务台。此外,通过线上“一对一”咨询交流,专家团队会及时提供家长咨询服务,解答育儿困惑,缓解婴幼儿家庭焦虑。
嵌入“托”字解难题
随着服务的深入,黄埔区文冲街道等地的“向日葵亲子小屋”已成为周边居民散步、大学调研、业内交流的网红“打卡地”。
以上这些都源于拥有一支扎实的“托”的队伍。李益平表示,“向日葵亲子小屋”积极组织辅导员、志愿者开展“临时托”服务;推动富有余力、愿意提供带娃服务的“父母”积极参加接单互助,让家长既是互助服务“提供者”,又是服务“受益者”;鼓励社区年富力强、喜爱孩子的低龄老年人发挥余热,带娃服务积分可提取或兑换物品、家政服务等。
同时,认真组织好“共享家长”培训、试用、建档、结对、排班和线上实名认证,线上随时公开“共享家庭”情况,打造“临时托”“互助托”服务队伍。
李益平说,为了做好“托”的保障,广州市计生协还开展摸底调查,及时掌握群众需求和能够提供带娃的家长情况,形成需求、服务、互助“三张清单”。主要包括:认真检查亲子小屋活动场所和参与互助家庭设施,确保符合卫生、消防、安全等要求;建立“临时托”“互助托”服务免责协议制度,开通“小度在家”APP和“育无忧”等线上平台,健全社区服务“积分制”活动;做好“共享家长”服务时间记录,明确“临时托”“互助托”服务结束后婴幼儿情况反馈要求。
如今,“托”的服务越做越实。在“向日葵亲子小屋”,“共享家长”可以全程陪护并参与小屋里的活动,并在照护结束时做好记录;家庭互助托育时,“共享家长”在家中完成照护订单服务,并线上提交记录。“通过‘小度在家’APP绑定的智能屏账号,婴幼儿家长可以实时关注孩子的照护情况。”李益平说。